近日,新修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此次修订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举措,其中“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完善成为一大亮点。
2014年8月实施的《条例》是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在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及示范引领各地自贸试验区立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十多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覆盖范围、管理体制等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后的《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自贸试验区实行以“中国洋山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实施高效率的船舶登记流程及便利化服务,且在自贸试验区依法设立的企业进行国际船舶登记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受限制,船舶登记机构还可签发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登记证书。
上海海事局在《条例》修订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方面的工作实践和服务举措固化为创新制度。近年来,上海海事局通过设立“一窗对外”船舶登记机构,实现船舶登记及相关业务“区内事区内办”。目前在册“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53艘,还深化拓展了52项政务服务“场景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