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港口、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代表参会。
“丝路海运”是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航运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与平台。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48条,通达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座港口;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突破2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0万标箱;散杂货航线货物吞吐量超2700万吨,贸易额约260亿元人民币;联盟成员达367家,涵盖航运、能源、制造、互联网等多领域,“朋友圈”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本届论坛秉持“共商港航合作、共建丝路通道、共享经贸繁荣”宗旨,以“港航畅丝路,商贸通四海”为主题,开展6个专题论坛,主题包括港航安全、多式联运、贸易、技术和金融等,并首次举办郑和研究会专题论坛。专题论坛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气象导航、人工智能、绿色金融、历史文脉、文化交流等均被纳入核心议题。与会嘉宾聚焦行业热点,通过交流对话促进跨界融合,推动港航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发布了“丝路海运”十大建设成果、《2025“丝路海运”蓝皮书》、“丝路海运”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二期规划方案、《中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报告(2024)》《2024年度福建省港口经济发展报告》和第十五批15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首次推出“丝路海运”港航绿色评价体系。此外,现场还为14家“丝路海运”联盟新成员授牌,并举行合作协议签署仪式,27家境内外单位和企业参与的10个合作项目进行签约。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运输司司长任为民以《通过加强亚太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共享繁荣》为题作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海运在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加强港口作为连接枢纽的作用,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
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现场分享了船舶智能化绿色的最新成果,并对国际智能航运和绿色船舶动力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投资司参赞张若思表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全球贸易与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投资航运基础设施有助于夯实长期连通性与韧性。
本届论坛由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主办,中国航海学会支持,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